欢迎来到中国中医药网

月经不调常用什么穴位进行针灸?

来源:www.rkknw.com 2025-08-03

月经不调是妇科容易见到病之一,通过针灸治疗可以调节内分泌,改变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调理月经的目的。常见的针灸穴位有:
1. 关元穴:坐落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处。
2.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
3. 气海穴:坐落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处。
4. 血海穴: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方约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5. 归来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旁开3寸,平脐。
6. 足三里:坐落于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7. 太溪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膜的凹陷处。

以上穴位的选择要依据病人的具体状况而定,比如血虚、气滞或寒凝等不相同种类型的月经不调,选择的主次穴位或许会有所不同。针灸治疗月经不调时,建议由有经验的专业中医师操作,并结合病人的体质和病情综合考虑。

相关文章推荐

08

03

月经不调病人针灸时应该注意什么?

月经不调是妇科容易见到病,使用针灸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调理用途。但针灸治疗月经不调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适合的机会:一般建议在月经期以外的时间进行针灸治疗,由于月经期间女人身体较为虚弱,针灸或许会加重经期不适。2.确定准确的穴位

08

03

叩诊肺区,可能出现什么异常叩诊音?

在进行肺部叩诊时,假如存在病理状况,可能听到多种异常的叩诊音。这类异常叩诊音主要包含:1.浊音或实音:当肺组织被液体、血液、细胞或其他物质填充时出现,如肺炎、肺水肿、肺出血、肿瘤等状况下。2.鼓音:正常状况下仅见于胃泡区和脊柱旁地区,但

08

03

辛凉解表药用时应该注意什么?

辛凉解表药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引起的病症,如发热、头痛、咳嗽等。在用这种药物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辨证施治:用辛凉解表药之前需要明确病人是不是是风热感冒或风热上攻的状况,防止误诊致使用药不当。2.用量适合:此类药物一般具备较强的

08

03

行气与活血有什么关系?

在中医学理论中,行气和活血是两个要紧的定义,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相辅相成,一同保持人体的生理功能。1.气能生血:气具备推进用途,可以促进血液生成。脾肺肾等脏腑的功能活动需要充足的气血提供,而这类功能活动又

08

03

容易见到的几种基本脉象有什么?

在中医诊断学中,通过切脉来判断病情是一种要紧的诊病办法。容易见到的几种基本脉象包含:1.浮脉:轻按即可感觉到,重按时反而减弱或消失,表示病位表浅,多见于外感初期。2.沉脉:需要用力按压才能感觉到的脉搏,表明疾病深入体内,常与内伤、慢成人

08

03

怎么样通过问诊判断病人是不是为虚寒体质?

在中医理论中,虚寒体质是指体内阳气不足、阴寒偏盛的一种状况。这种体质的人常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等症状。通过问诊判断病人是不是为虚寒体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如是不是有常常感到手脚冰凉,即便在温暖

08

03

“攻补兼施”原则怎么样理解?

“攻补兼施”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一种要紧原则,它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这个原则强调在治疗过程中既要针对病邪进行攻击(即“攻”,如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等),又要考虑病人体质的虚弱状况给予适合的补养(即“补”,如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等)。简单来讲

08

03

何为“逐水”?适用于什么病症?

在中医学理论中,“逐水”是指通过药物或其他办法,促进体内过多水分排出体外的一种治疗办法。这种办法主要用于治疗因水液代谢障碍致使的疾病,如水肿、胸腹积水等病症。当人体出现这类症状时,表明体内可能存在水湿停滞的状况,此时使用逐水法可以帮助恢复正

08

03

艾灸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在进行艾灸的过程中,确实有不少细节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下面是一些重点:1.选择适合的艾条或艾绒:应使用水平好的艾条或艾绒,防止用发霉、变质的材料。2.确定准确的穴位:依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确定合适的灸疗部位,确保

08

03

怎么样区别轻症与重症中暑?

在中医理论中,依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以将中暑分为轻症和重症。轻症中暑一般表现为头昏、头痛、口渴多汗、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体温可有轻微升高但一般低于38.5℃,经过休息或简单处置后症状大多可以缓解。而重症中暑则病情较为紧急,除去上述症状外还